娱乐天地线路娱乐!

1974年,陈永贵批评北大荒不会种地,当地领导怒骂:他懂个屁?

娱乐天地线路娱乐

栏目分类
1974年,陈永贵批评北大荒不会种地,当地领导怒骂:他懂个屁?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32    点击次数:57

1964年12月,陈永贵在北京参加完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后,正随着人群离开会场,打算返回住处。突然,他听到身后有人喊他的名字:“永贵同志,请稍等!”

陈永贵转身一看,原来是周恩来在叫他。周总理请他一起去见毛主席,给毛主席过生日。

1963年末,中南局书记处书记李一清专程访问了大寨。在与当地交流时,李一清深有感触地说:“陈永贵虽然是农民出身,但他身上展现出的独特气质令人印象深刻。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,他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。通过他,我看到了超越农民身份的非凡特质。”

毛泽东对陈永贵印象深刻,这次陈永贵到北京开会,毛泽东专门邀请他见面。

毛主席一见到陈永贵,就热情地握住他的手,亲切地问候:“永贵,最近怎么样?”在餐桌上,毛主席还特意为陈永贵夹菜,并细心地招呼他享用美食。

毛主席特别看重他,把他当作新生力量提拔到中央核心团队,一步步让他成为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。

陈永贵压根儿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。

1975年年初,陈永贵前往北京出席第四届全国人大首次会议。周恩来总理直接找到他,明确地说:“你得做好准备,担任国务院副总理,把大寨的经验推广到全国,你觉得如何?”

陈永贵听到任命时,心里猛地一震。他从未料到会接到如此重任。他立刻回绝,对周总理说:“总理,我的学识有限,恐怕难以胜任副总理一职。”

陈永贵一再拒绝,周总理神情凝重地说道:“陈永贵,你难道不是党员吗?既然是党员,就必须服从组织的决定。”

陈永贵别无选择,只能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。

1975年,北京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。在这次大会上,邓小平、张春桥、李先念、陈锡联、纪登奎、华国锋、陈永贵、吴桂贤、王震、余秋里、谷牧、孙健等12人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,其中陈永贵位列第七。

陈永贵从大寨的虎头山一路晋升,最终进入中南海,跻身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。

在昔阳的一次干部会议上,陈永贵发表讲话,表达了对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深切感激。他指出:“从古至今,无论国内还是国外,从未有过将农民提升到国家领导层的先例。马克思和列宁都未能实现这一点,而毛主席做到了。这体现了毛主席对工农阶层的信任和重视。”

陈永贵升任国务院副总理后,遇到了不少难题。

陈永贵在晋升到重要职位前,曾坦诚地自我评价:“我的教育水平有限,连基本的记录都做不好,显然不够格。”在处理书面工作时,他通常只是口头传达主要想法,然后由秘书或其他人员负责具体撰写。

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,陈永贵需要处理大量文件,这让他与文字接触的频率大幅增加。他每天都要审阅和批示大量的公文。

张怀英到北京探望陈永贵时,恰好遇到工作人员送文件过来。她随口问陈永贵:“你怎么处理这些文件?”

陈永贵轻松地回应道:“大家都签字,我也跟着签。”每当文件上出现周总理、华国锋和纪登奎等领导的名字时,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落笔。他进一步解释道:“他们签我就签,他们不签我也不签。”

陈永贵清楚自己不适合处理文书工作,他更擅长深入一线,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实践。

面对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,陈永贵感到压力重重。他决定采取行动,直接写信给毛主席,请求前往大寨和昔阳县进行实地工作,一边参与劳动一边处理事务。同时,他提出搬离目前居住的钓鱼台3号楼,以便更专注于工作。

毛泽东考虑到陈永贵的实际困难,批准了他的申请。

1975年8月,陈永贵搬进了交道口附近的一个胡同小院。他的家人并没有跟他一起搬过来,这里只有他和他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和生活。

陈永贵频繁深入基层进行调研,多次前往各地检查工作。数据显示,自调任北京后,他先后二十余次返回昔阳,开展实地走访和调研活动。

他走访各地时,始终以大寨的实践为标杆,强调实干与拼搏。然而,他的一些提议因脱离现实,曾引发了不少人的抵触和批评。

陈永贵在考察陕西关中平原时,对当地肥沃的土地表示赞赏,认为"这片土地确实优质"。然而,他随后评价当地民众"不够勤快",这一言论引发争议。尽管提倡勤劳精神无可厚非,但陈永贵的这种表述方式令陕西百姓感到不满。

在长春参观时,他见到了伪满时期修建的体育馆,忍不住感慨:“吉林的基础设施真是优越!”随后他又提到:“可惜没充分利用,要是能带5000个昔阳的农民过来,吉林的面貌肯定焕然一新。”

陈永贵的言论并未直接针对吉林民众,但其内容却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。当他的话语流传开来后,吉林百姓纷纷表示:“他也就只会说大话!”话语中透露出明显的不满情绪。

1974年,陈永贵前往北大荒的军垦农场考察。对于土地,他再熟悉不过。他不仅向当地群众介绍了大寨的先进经验,还亲自深入田间地头,详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。

在农场视察时,陈永贵发现大量马粪无人清理,立即对农场负责人提出批评。他引用大寨的俗语解释道:"庄稼地里缺肥料,就跟混日子没两样。"他指出,这些优质的马粪本应作为肥料施入田地,现在却被白白浪费。"你们完全不了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。"他严肃地说道。

农场负责人采纳了他的意见。

农场负责人事后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的看法:“他了解什么?大寨才多大点地方?我这几十万亩地,收割都忙不过来,哪有功夫去捡马粪?”

陈永贵的言论脱离现实,引发了民众的普遍反感。他忽视了基层的真实状况,说出的话让老百姓听着心里不是滋味。这种不切实际的说法,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不适感。

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陈永贵经历了不少艰难时刻。邓小平作为中央领导,对陈永贵格外关心。他明确表示:“我打算再去大寨看看,不管别人怎么说,我都会坚持自己的看法,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大寨的问题……”这番话让陈永贵倍感安慰。

陈永贵最终卸任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。

在1980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,由于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位领导人已经去世,陈永贵在会上主动申请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位,这一请求最终获得批准。

卸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后,陈永贵搬离了交道口的住所,但并未闲下来。他继续为北京东郊农场提供顾问服务,始终心系国家农业发展。

1986年,陈永贵在北京因病去世。

#百家说史品书季#